畢卡索美術館



畢卡索美物館位於巴塞隆納的舊城區(哥德區),創立畢卡索美物館的意義在於紀念畢卡索(1881-1973)從出生那年1895年至1904年居住在此,因此每物館內收藏展出的作品以畢卡索9歲到青少年時期的早期創作為主,作品包含有素描、油畫、版畫以及陶藝品等;畢卡索死後法國政府依照畫價須徵收相當於台幣6億的遺產稅,其子孫無力支付便以畫抵稅,如此一來法國政府不僅可增加稅收利益,也可避免畢卡索作品在市面上因為大量流入而價格下跌。



畢卡索美術館內有一項最大的特色,就是參觀民眾可從畫作的畫框來判別其重要性作品,例如鑲金色框者即為畢卡索的代表作,包含畢卡索於15歲在巴塞隆納務作的自畫像、父親畫像和母親畫像等等;1900年開始由於朋友的死進入了藍色時期,創作了《卡蕯傑馬的埋葬》、《生命》、《年老的吉他演奏家》和《熨衣的女人》等描寫貧困生活的作品,至1904年由於認識了一位模特兒菲爾南娣,至1906年是粉紅色時期,作品包括《賣藝人一家》、《站在球上的少女》和《拿扇子的女人》等等;1907年至1909年從《亞維農的少女們》這幅作品受到西班牙古伊比利比銅雕、非洲黑人藝術還有塞尚和格列柯的影響成為黑人時期,之後便進入立體主義時期



 


米羅美術館



米羅美術館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孟特惠克山上,是由米羅的建築家好友何塞•路易士•塞爾特(Josep Luis sert)所設計,白色現代化的建築風格氣氛和米羅的作品時搭配得十分巧妙;米羅美術館收藏了數百件的繪畫、素描、版畫、雕塑等作品,不僅是全世界收藏米羅作品最完整的地方,還具備現代藝術中心的設施,讓當地的藝術家能夠施展他們的才華,相當受到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民眾喜愛,更是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巴塞隆納旅遊必經的行程。



米羅全名為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1983),不僅是畫家,更是一位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和現代主義的代表藝術家,從14歲進入巴塞隆納St. Luke藝術學院學習,剛開始曾接觸前衛藝術家例如如梵谷、馬蒂斯、畢卡索、盧梭等人的作品,也嘗試野獸派、立體派和達達主義的藝術風格和手法,漸漸地定位出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莫過於1957年至1959年創作陶壁作品太陽之壁和月亮之壁,米羅的作品不僅充滿詩性,畫中的符號或市意象常常來自於大自然;西元1971年米羅成立以自己名字為名的基金會美術館,1975年以數百件的油畫和雕刻作品開放民眾參觀,1980年館方加以擴充收藏19141978年間創作的畫作雕塑品,囊括馬蒂斯、杜象、亨利.摩爾、費爾南.萊捷、卡德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達利劇場美術館



美術館建于達利出生地西班牙費格拉斯,從計畫階段開始,達利就仔細地參與設計工作,甚至到後來,連他生前的住所也都成為美術館的一部分,最終他的遺體也長眠於美術館內。從美術館名稱就可以知道,建築物本身與劇場頗有淵源。這棟建築在1849年興建之初原是一座劇場,後來在1039年被內戰戰火波及,使得這棟原本壯麗非凡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只保存了焦黑的外觀。


將劇場的廢墟改建為美術館,其實也是達利的提議。這棟原為劇場的建築物,在他的畫家生涯中其實有著極大的意義,因為達利就是在這個劇場所舉辦的美術展中首次將作品公諸於世,當時達利只有14歲。



建立達利美術館的計畫讓市長羅維拉十分興奮,部分人士認為達利是個惡名昭彰的超現實主義騙子,擔心美術館恐怕不會提升市民的尊嚴,反倒會成為品位低俗的笑話。最後西班牙政府終於在1970626頒發營建許可,美術館的外觀基本上沿襲了原劇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物正面的陽臺上卻排列著達利風格的怪異雕塑,中央的人物甚至還穿著潛水裝。這是依據達利於1936年在倫敦演講時的穿著為藍本製作的。


達利希望美術館不只是展示作品的空間,還希望這裡能成為一個傳達他獨特想法與性格的地方。每個房間或空間不僅佈滿了繪畫、雕刻、裝潢和綴飾,許多地方還因為擺設的奇珍異品而幻化為詭異的景觀藝術。


達利在這個塔內度過生命中的最後五年,並且在這裡與世長辭。在這個紀念塔上可以看到許多不同時代的建築特徵,一部分還採用了中世紀費格拉斯城牆的風格。室內飾以19世紀的裝潢形式,頂著巨大蛋形結構的粉紅色正面玄關尤其引人矚目。


 



 


三位大師都很長壽,從年表可看出他們彼此既競爭又彼此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