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主義畫派(Realism)
或稱現實畫派。無論是面對真實存在的物體,還是想象出來的對象,繪畫者總是在描述一個真實存在的物質而不是抽象的符號。這樣的創作往往被統稱為寫實。遵循這樣的創作原則和方法,就叫寫實主義。
現實主義是與浪漫主義並駕齊驅兩大思潮,其注重事實或現實;不受理想主義、臆測或感傷主義影響的客觀過程;客觀地而不憑感情地去處理思想和行動,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其實,寫實主義並非只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如何以技術逼近眼前世界,透視那種世界背後的人性本質,挖掘出人性內在的善惡,對此加以批判、控訴、打擊。因此寫實主義往往表現為積極的動力,藝術的技術層面成為必要逼近對象的最無情的解剖刀。
巴比松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保受戰亂的巴黎和歐洲,人心趨向於隱居,所以巴比松畫派成功地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一八六○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
一八三○年到一八四○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此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五十公里,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1840年後這些畫家的作品被合稱為「巴比松畫派」。
一八三○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原有政權,開始了七月王政,政權與中產階級作為結合後,引發了更多的社會弊端。社會上嚴重的兩極分化、貧富不均和政治腐敗的現象,使藝術家更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在法國政治最為混亂時期,掀起了諷刺繪畫的風潮,主要原因是因為石版畫技術的發明。除了諷刺藝術之外,法國寫實主義還多以災難、不幸事件所襲擊的都市、鄉村農民為主題。
巴比松畫派並非是一種集聚性的運動,而是同世代的畫家們所創作出不同於傳統性繪畫的藝術,被稱為巴比松畫派畫家們的創作理念並不基於相同的思想,然而大家卻描繪相似的農民、動物等主題。
盧梭作品
米勒-拾穗
一開始有巴比松畫派中的「巴比松七星」,即七位隱居在法國楓丹白露宮附近巴比松村的畫家,他們熱衷於描畫自然風景和農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奧多爾‧盧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與印象派畫家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非同人)和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盧梭和米勒一生都在巴比松村終老。盧梭專門描畫風景,米勒的農民畫樸實感人,「晚禱」、「拾穗的人」反映真實的農村生活。最著名的寫實主義畫家是庫爾貝(Gustave Courbet法國畫家,寫實主義畫派創始人),他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人」,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他被選為巴黎公社的文藝委員。
庫爾貝-碎石工人
巴比松畫派與寫實主義畫派
法國寫實主義與巴比松畫派的活動時間部分重疊,以至於寫實主義畫派的風格與主題都和巴比松畫派的畫風相似。
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巴比松畫派、寫實主義繪畫、諷刺畫使人逐漸意識到當代的特質:庶民的、感傷的、貧困的、憂鬱的、怪異的人物陸續出現在畫面上,迪朗蒂曾呼籲畫家:「古代人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各位也請描繪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而寫實主義的主將庫爾貝也說:「如果您想要女神的話,請把祂帶來。」(註六)代表著人們思考的方向不再是古代那種莊嚴的主題了,畫作更接近生活圈。
巴比松畫派的畫家的離群所居使世人覺得他們是一群不問紅顏世俗的非寫實主義畫家,其實可以從他們的畫作中可以看出,他們常以勞動者的畫面來表現象徵現實社會,而與巴比松畫派不同的寫實主義繪畫多半都以誇張、戲劇性的人物表情來表現出主題,以各種不同的的主題來改變當時以古典神話與聖經中的主題,在此之前的浪漫主義時,人物則被理想化,畫面中明顯的融入德行的內容,而寫實主義正是要推翻這些主題,主張要以自己看到的事物為主題。例如:庫爾貝公開宣稱:「繪畫本來就是具體的藝術,應該描繪現實中存在的事物。」從寫實主義的畫家角度來看米勒,他無疑是濫殤、是先聲,米勒對寫實主義畫家的影響也就不言而喻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