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美術館!觀賞時先將左下角留聲機音樂關掉!



卡蜜兒的雕塑作品!觀賞時先將左下角留聲機音樂關掉!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112日-19171117



出生於巴黎窮人家庭,是20世紀世界聞名的雕塑家。


他早期作品為現實主義風格,1876年他的作品「青銅時代」展出引起激烈的反應,有人甚至斷言這是用真實人體翻制的。後來他的作品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強調光影的作用,尤其他的作品穿著睡衣、披頭散髮的「巴爾扎克像」引起極大的騷動,直到他去世多年後的1939年才在巴黎市區立起來。他的巨型浮雕「地獄之門」從1880年開始製作,直到去世也沒有完成。地獄門以但丁的《神曲》為主題,羅丹之所以以其為主題或許是因為羅丹的悲觀剛好與此章節中對人類在地獄受苦難折磨的景象描寫相通,互映之下而產生這件偉大的雕塑作品。



他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一般崇高。印象派的莫內、雷諾瓦、塞尚是屬於同一時期。羅丹的藝術特徵,著重展現生命的活潑與跳躍側重抒情和剎那的動態,精於刻劃局部,擅長以殘缺來加強表現力。



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羅丹展出了150件作品,1916年羅丹將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以換取政府為他提供住房和工作室,為此政府建造了「羅丹博物館」。法國政府享有對羅丹作品複製的專有權。 1917年羅丹去世。


卡蜜兒·克洛岱爾 Camille Claudel


1864128日-19431019



法國雕塑家。其弟保羅·克洛岱爾是法國著名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她與比其年長24歲的雕塑大師羅丹之間那段熾熱的愛情故事一直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羅丹和卡蜜兒相識於1883年。卡蜜兒經老師波舍的引薦,成為羅丹第一個女助手。那年羅丹43歲,卡蜜兒19歲。  


羅丹雖被喻為近代最偉大的浪漫派雕塑家,卻發跡得很晚,一直到37歲完成備受爭議的『青銅時代』,40歲完成『施洗者約翰』才真正成名。  


 『青銅時代』先後在布魯塞爾及巴黎展出,因過於逼真,被輿論誣指為以實體澆模鑄成,迫使巴黎沙龍在展出幾天後將其撤除。『施洗者約翰』則獲得1880年沙龍雕塑第三名。接者他受法國政府委託雕製『地獄之門』,開始創作的黃金時期。也在這個時候,卡蜜兒進入他的生命。  


此後15年,卡蜜兒成了羅丹工作上、生活上的親密伙伴,她是他的助手、學生,然後是模特兒、情婦。她美麗、聰明、才華橫溢,卻也率直而剛烈。當無法成為羅丹唯一的愛時,她選擇了分離。  


卡蜜兒的才華是無庸置疑的,她在成為羅丹的學生之前,就有很傑出的作品,1882年塑成的『老婦胸像』曾入選巴黎沙龍。進入大師門下,固然有幸,卻也使她長期處於羅丹的陰影中。她的作品被認為『剽竊羅丹創意』,『模仿羅丹』,甚至被說成『羅丹在後捉刀』。尤其當時的藝術環境,助手需幫老師作很多工作,包括『在老師名下』雕製塑像,對其創作精力影響很大。  


卡蜜兒與羅丹的戀情展開後,她和羅丹的長年女伴蘿絲即有了嚴重衝突。羅丹愛卡蜜兒,卻無法忘懷曾伴他度過貧苦歲月的蘿絲。蘿絲是羅丹24歲時結識的一位女工,以後兩人同居,她服侍他、照顧他,在他最窮困時幫忙賺錢養家。但他只當她是一位伴侶、一個管家,不願與他結婚,不讓他們的兒子冠姓『羅丹』,不帶他出席公開聚會。即使後來羅丹飛黃騰達,她也未得到應有的地位。  


 直到1917年,羅丹為了自己死後蘿絲能獲得政府的照顧,才和她結婚。當時羅丹已經兩次中風,身體狀況非常差。更不幸的是婚後兩個禮拜蘿絲便因為肺炎而過世,比羅丹還早了九個月。(坊間『卡蜜兒傳』中謂羅丹病逝時蘿絲伴隨在旁,應為錯誤)  


從羅丹和兩個女人的交往,可看出他的感情是自私的,他需要情慾,卻不願被婚約家庭所束縛。然而從他選擇蘿絲,仍可見到這個人的良知與道義。  


卡蜜兒離開羅丹,就創作的獨立性和自由度來說,對卡蜜兒應是有利的。初期她的確曾積極地工作。但是離開羅丹等於脫離了藝術社交圈,沒有買主,沒有經濟支援,很快便陷入貧窮和孤獨。雖然羅丹嘗試想幫助她,但愛已轉變成怨恨,摯友成了仇敵,一個美麗的靈魂正從絕望走向崩潰之懸崖。  


卡蜜兒得了『被害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 persecutory type)。卡蜜兒的『妄想』圍繞在羅丹上,她認為羅丹設計陷害她,逼迫她無法在藝術界立足。鄰居、朋友、模特兒,甚至搬運工人都是羅丹的人馬。住進精神病院後,她曾寫信給弟弟,說別的病人和醫院工作人員聯手對付她,下毒害她,而這些也是羅丹暗中指使的。卡蜜兒患的是慢性妄想症,那麼她應是本身就有此病的體質,完全歸因於羅丹的薄情寡義是不公平的。當然無可否認,她和羅丹決裂後的孤獨絕望,對其發病必有相當的影響。  


數次發病後,卡蜜兒的狀況越來越差,她將自己關在房裡、不外出、不進食、搗毀所有作品,並攻擊來訪的人,精神狀態已經完全錯亂。1913年三月,卡蜜兒被送入精神病院。遠離愛情,遠離藝術,孤獨寂寞地過完後半生,於1943年逝世。  


卡蜜兒假如生於現代,或許就不會在精神病院中耗盡三十年光陰了。十九世界末法國民風仍很保守,卡蜜兒以一介女流在男性主導的藝術界奮鬥,本非易事,而其『情婦』的身份更使她飽受家庭、社會的壓力。情感上,她獻出全部的愛,卻無法贏得羅丹的選擇;藝術上,她才華出眾,卻揮不掉羅丹的陰影。最後更是山窮水盡,精神崩潰。



開幕於1919年的羅丹美術館,總是隱沒在羅浮宮、奧塞美術館的盛名之後。不過,這並不意味其藝術價值比不上這兩個地方,而是羅丹的藝術光芒,是需要親臨現場方能心領神會的。美術館中收藏有羅丹作品外,羅丹更留下空間收藏著其愛人卡蜜兒的作品,在憶及兩人傳世的戀情,與推敲究竟是誰影響了誰的風格之外,直接映入眼簾的是,羅丹與卡蜜兒的創作中同樣展現出璀璨的生命力,與宣洩不藏的奔放熱情。



 


(部分資料載自常春月刊79年5月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