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
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荷蘭畫家,和林布蘭、梵谷名列荷蘭三大畫家。他一生都工作生活在荷蘭瓷都戴爾福特(Delft)。與林布蘭一樣,維梅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中都有著透明的顏色、嚴謹的構圖,以及當時流行一層層將色彩堆疊上去的畫法,以求展現更細膩的光影表現。而畫布上可見顏料中部分礦物的細緻粉末,如此的特性製造出許多光影『特效』,因此觀賞到畫作真跡的震撼是讓人難以想像的。又以來自阿富汗青金石製成的群藍(ultramarine blue)為維梅爾最愛,在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頭巾可見。維梅爾精細地描寫三度空間在十七世紀堪稱首見。
1632年維梅爾生於荷蘭戴爾福特(Delft)一個比較低等的中產階級新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絲綢織造商和藝術商人。父親給了維梅爾最初了藝術啟蒙。1652年,父親Reynier去世,維梅爾繼承了父親的Mechelen旅館和畫商生意。
1653年4月,維梅爾娶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孩,是他當時作畫的模特兒-卡特琳娜(Catherina Bolnes)。婚後,維梅爾很快改信了天主教,並躋身於上流社會。同年維梅爾加入了戴爾福特畫家行會(Saint Luke's Guilde),並於1662年、1663年、1670年及1671年四次當選為畫家行會的領導者。他最初打算專攻歷史和宗教題材,後來開始畫風景和肖像。維梅爾的作品只流傳下來35幅,而據專家考據,維梅爾一生的作品大概也就40餘幅。
1672年,由於荷蘭陷入經濟困境,而維梅爾不善理財,成婚以後漸漸坐吃山空,不得不將父親留下的房子出租,然後搬到岳母家裡,並常常得到她的接濟。
1675年12月15日,維梅爾去世,年僅43歲。維梅爾去世前,不但無法賣掉自己的作品,經銷的油畫也無人問津,結局相當淒涼。維梅爾留下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和11個孩子,其中8個尚未成年。因為負債纍纍,卡特琳娜不得不申請破產。次年,戴爾福特市政廳(city council)處理維梅爾的遺產,卡特琳娜繼承了19幅作品。
維梅爾稱為荷蘭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最傑出的畫家,與林布蘭(Rembrandt)齊名,他的作品展示了荷蘭戴爾福特市民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曾經被人遺忘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世紀中期,他的才華和成就才被認同。他對色彩的把握和光線的處理非常出眾。通常佈局簡單,尺寸不大,但往往給人巨大的視覺衝擊。他使用了以微小的畫點組合(點畫法),並且善於使用光線的來源,使畫面產生一種流動、優雅的氣氛,因而被稱為光影大師。
沒有人瞭解維梅爾的技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經常使用當時罕見的暗箱技術(Camera Obscura),用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當時荷蘭著名的科學家盧文霍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是維梅爾的好友,此人精通顯微鏡和光學透視,維梅爾顯然從他那裡學到了這門技術。
他對畫面非常講究,不論是畫面構圖、人物比例、光影變化都精緻得跟照片一樣逼真。以致有評論家認為這不是藝術,但在荷蘭的黃金時代,人們並沒有把繪畫當成一種藝術,而只是一種手工藝,一種謀生技能而已。他的畫作通常要花很長時間,基本上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每一幅都堪稱精品。
北方的蒙娜麗莎—《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爾福特風景﹝View of Del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