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說:
產品目標消費群男性20-34歲,廣告30秒, 預計須達到500 TARPs. 有80% 目標消費群會看到我們的廣告至少一次以上, 而且有50%的消費群看到至少兩次以上。平均10秒CPRP是NT$ 5,300,電視預算為$7,950,000。
你必須搞懂下面專有名詞:
1. Ratings/Readership/Listenership (收視率/閱讀率/收聽率)
ü 目標群中收看(聽)到某媒體(節目/廣告)的人數百分比
ü 它是測量單位,用來測量媒體接觸的人數
ü 例:目標群有百分之四的人收看昨晚的台視新聞,該節目的收視率為4
2. Reach (接觸率):可接觸到的人數
ü 指一段時間內,某節目/ 廣告至少收看一次的個人或家庭戶數
ü 重複收看者,不論收看幾次,僅以一次計算
ü 此一數據主要是計算某節目/ 廣告在某一段時間內所累積接觸到的人口數或家庭數
ü 以母體的百分比做表示,且接觸率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一百
3. Average Frequency (平均接觸頻率):觀眾接觸某媒體(廣告)的平均次數
4. TARPs/GRPs (目標群總收視點)
ü Target Audience Rating Points/Gross Rating Points之縮寫
ü 指某頻道/ 節目/ 廣告在一段時間內所累積的收視率總和,通常使用於電視
ü 此收視率總和中包含重複收看者,以母體的百分比做表示,因此總收視百分點可能超過百分之一百
ü TARPs/GRPs = Reach(1+=最少接觸1次) x Ave. Frequency
ü 例:Reach (1+)= %;Average Frequency= (times)則TARPs=50× 4= 200
5. Effective Frequency (有效接觸頻率):目標消費群能有效記憶廣告的收視次數
6. Effective Reach (有效接觸率):在有效的收視次數中,可以接觸到的人數百分比
7. 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每收視點成本:
ü 通常以十秒為統一的計費及比較單位 (10” CPRP)
ü CPRP 會隨著時間和其他的因素而變化:不同季節供需情況 (高需求,高CPRP)、收視習慣 (高收視率,低收視點成本)、購買方式 (搭配購買, 及免費檔次)
ü 每收視點與成本的關係:預算 = 10秒鐘收視點成本 x 總收視點 x 廣告片長度係數;例: 30秒廣告預期達到200TARPs, 10秒鐘收視點成本 - NT$ 6,000, 6,000 x 200 x 3= NT$ 3,600,000 - 總預算
8. CPM (每千人成本) (Cost Per Millenary)
ü 意指觸及每一千個目標群所需的成本
ü 舉例:15-34歲的人中,平均每天看自由時報的約有974,000人,而投資自由時報頭版的廣告須花NT$800,000,假設這些人都有看到頭版廣告,則每千人成本約為: NT$ 800,000÷ 974,000人 X 1000 = NT$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