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沿革:


ü  1903年青島市被德軍佔領,隨帝國主義洋槍洋砲進入中國的就是德國啤酒。德商在青島開辦了「日耳曼啤酒青島股份公司」。這是青島啤酒的前身。


ü  1916日本接收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廠」。開始自己製造麥芽和引進啤酒花種苗技術。


ü  1945日本投降後,青島市政府派員接管,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6國民政府行政院產業管理局接管,異名為「青島啤酒廠」。1949中國人民共和國收為國有更名為「國營青島啤酒廠」。


ü  1993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市場掛牌;同年在香港掛牌,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海外上市企業。


 



 


n   青啤能基業長青最重要的原因:


ü  一代代青啤人對啤酒品質的信仰,品牌即是品質。


ü  青啤人的激情和夢想。


n   嚴謹的釀造文化:「溫度不差半度、時間不差半分、用水不差半擔」。青啤一定程度上是德國文化的代表,不僅擁有德國傳統工藝、技術乃至風味。還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這些財富都在青啤人的血液流淌著。


n   1996-2001年彭作義擔任青啤總經理,開始展開擴展措施:


ü  對員工進行市場經濟的「掃盲」式培訓。


ü  金字塔策略:高起點發展、低成本擴張。


ü  提出總部設立資訊中心:資訊流、資金流及物流,三流合一。


ü  透過併購其它啤酒廠擴大生產規模。併購規避風險措施:(1.)品牌風險防範:使當地品牌,加上「青島啤酒系列酒」,既可發揮青啤品牌影響力,當出現問題時可把殺傷力降到最低(2.)財務風險防範:總部派出財務總監,併購企業設立獨立法人,統一註冊為「青島啤酒****有限公司」,公司只對其負有限責任(3.)市場風險防範:透過組建事業部,將一個區域內距離較近的數個企業統一由事業部負責,利於整合資源。


ü  新鮮度管理:以最快速度把啤酒交到消費者手中。斥資5000多萬人民幣購買200多部廂型運輸車及10部進口集裝箱專用拖車,加快供應練運輸速度。施行直銷模式銷售,特點為面對面服務及地毯式轟炸。


ü  學百威趕朝日,1997與朝日於廣東合資建廠。


n   2001金志國接任總經理,開始展開擴展措施:


ü  導入專業經理人制度。


ü  「做大作強」改變為「做強做大」:架構重組、品牌重組、增減子公司股權、減緩收購速度。


ü  鮮度管理:外包給專業的物流公司,不僅速度變快,成本也下降。


ü  建立「三網」:內部網、戶聯網和會議視訊網,將子公司與總部秀過網路連接起來。


ü  改革措施有架構重組:「總部-事業部-子公司」三層結構,將併購來的40家企業進行改組,因為併購的成功在於後續的80%整合工作。


ü  建構學習型組織,強調團隊精神。


ü  擴張原則:先市場後工廠,在防守中進攻。以前以強扶弱,轉為強強聯合。用最少資金控制最多資本。


ü  提出總部角色為投資決策中心、資源調配中心及策略規劃中心,主要職責是負責制定總體策略和進行宏觀調控,而事業部則將成為金融管理中心、資本運作和整合中心。


ü  海外建廠、海外銷售,是青啤實現國際化必經之路。2005首先在泰國建廠。


ü  2002與美國AB公司合作,百威為該公司氣旗下品牌。


ü  青啤2002進入台灣第一年即拿下8%市佔,成功因素:(1.)速度:進口作業、鋪貨(2.)入境隨俗:與台灣三洋維士比合作、兩年市場調查口味調整、包裝設計、廣告代言人採用當紅F43.2005於高雄設廠:擁有30%股權。


 



2008北京奧運贊助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