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新價值:
ü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我們現在看到那些令人錯愕的行為,是一個「果」,而真正需要探究的則是形成這個「果」的「因」。
ü 我們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在裡面自然的薰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
ü 一個唯利是圖的社會,每一個人都在物化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中成為受害者。
ü 每個角色有自己的定位,每個人應去追求個別不可替代的滿足感。
ü 「夠了」的快樂哲學,很難。
n 新官學:
ü 要讓下一代有氣節,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個多元的人才是完滿跟健全的。現行教科書中,可以提供思考的文字還是非常少。
ü 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啟蒙性比儒家的思想格局還要大。
ü 文化長久穩定到一個程度,就容易變成統治者愚弄人民的手段。
n 新倫理:
ü 「難」絕對是生命中幸福的開始,「容易」絕不是該慶幸的事。
ü 內省能力需要教育,並不是天生的,如果教育沒有引帶出個人的內省能力,最後卻要求他自省,我們就是殺人兇手。
ü 我們今天能看到蒙娜麗莎坐在那邊微笑,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蕭像而已,它標誌著一個人可以被當成人看待的意義與價值。
n 新信仰:
ü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
ü 信仰最可貴的,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己有多貪心、有多賴皮、有多恐懼。
ü 信仰是一種長時間與困惑對話的關係。
n 物化:
ü 1840年左右,西方世界出現一種新思想,我們籠統稱之為左派思想,也就是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在於平衡資本主義。
ü 物質燿發展沒錯,可是人還是要作主人,不可以為物所役。
n 創造力:
ü 圓滿的心靈生活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缺少了神話之後,你會發現我們的文明,少掉了豐富,少掉對宇宙更大的好奇。
ü 神話是文學的起始,文學是文化的起源。
n 文學力:
ü 如果沒有文學,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喜歡或不喜歡去判斷一個人。
ü 人生是一座橋樑,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結局,而是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文學。
ü 文學其實是一種疏離,但我們很容易投射,很容易一廂情願,所以繪看到一些「假象」。
ü 文學的終極關懷是人生真相與假象的反覆呈現。
n 愛與情:
ü 關於愛的本質,可以確定的是:人是為了幸福而活的。
ü 西漢卓文君<白頭吟>: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
ü 婚約不能保障愛情,只有愛情能保障愛情。
ü 真正的愛是智慧。真正限制愛情的方法,就是徹底拿掉限制,讓對方海闊天空,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是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量,你的愛,你的才華,你的寬容,都是讓對方離不開的原因。
n 情與慾:
ü 柏拉圖在哲學作品<饗宴>認為肉體是通向靈和精神的 一個過程。
ü 完全奉獻自己、完全感覺對方,到一種幾乎要流淚的程度時,就是抵達性最高層次。性愛後,兩個人擁抱或雙手緊握,感覺對方的存在和體溫,那時候會感覺到精神性的存在,一種情感的飽滿。
n 新食代:
ü 體會食物裡的情感:願意去感受食材的新鮮度,願意花時間了解一道食物從材料、處理到烹調上桌的過程。
ü 吃東西不只求飽,也在消化一憤情感,土地的情感、物的情感、人的情感。
ü 新食代,緩下腳步,少吃一點,吃好一點,學會等待:等待花開、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節食材,等待手工步驟細心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