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五種煩惱根源:貪、瞋、癡、慢、疑,即五毒。會帶來許多情緒的困擾,如何以佛法消解情緒煩惱,開創幸福人生?在情緒還沒有生起之前,念佛可以產生移轉作用,讓情緒轉換為一種念佛的清淨念頭,一種信仰的念頭。
n 幸福來自自我的「放下」、煩惱的「消融」,而不是任何東西的「獲得」。
n 貪:凡是「想要」的超過「需要」時,就是貪。
ü 隨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看自己到底是爲自己還是爲別人。
ü 轉貪心為願心。
ü 用布施來對治貪是最好的方法。
ü 名利只是暫時擁有,遠離名位、權力的誘惑。
n 瞋:凡是不能以慈悲心待人,就是瞋。
ü 瞋是心中的火,佛教稱瞋火,為無名火。
ü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ü 逆境要忍,順境也要忍。
ü 情緒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來處理,必須採取疏導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化解瞋心。多培養、增長慈悲心,瞋心自然就會減少。
ü 當個人或事件惹你生氣,你應該要感謝他,因為對方用他負面的行為來提供一個學習機會給你,讓你能夠戒瞋。
n 癡:凡是事理不明、是非顛倒,就是癡。
ü 以無常為常,以常變的東西為不變,以不可靠的東西為可靠,是癡。
ü 人只要有煩惱就表示愚癡。當我們有煩惱的時候,像被雲遮住一樣,看不到事實真相,因此失去理智,產生了情緒。
n 慢:凡是自以為是、恃才傲物,就是慢。
ü 察覺慢心的關鍵,就在於是否存有比較的心。覺得自己比別人不好,心理所產生的不平衡和失落感,也是慢心。
ü 謙虛與恭敬這兩種態度是去除慢心最佳良方。
ü 知慚愧才能更上進。
ü 不懂就說不懂。
ü 脫掉虛有其表的外衣。
n 疑:凡是對己沒有把握,對人沒有信心,就是疑。
ü 若能確立正確的生活方向及處世態度,便不會老是活在懷疑中。
ü 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應該作什麼的時候你就去作什麼,好好用心、用功去做。
ü 不要怕,因為怕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