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99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王永慶經營企業的理念、戮力打造的企業文化、以及窮畢生之力所闡揚的台灣精神,一生作為,我們歸納出勤奮、好學、進取、律己、嚴謹、無懼、務實、重才、合理、行善、節儉、惜物、不貪、追根究柢等14項經營管理的模範原則。這14項原則的集合,也正反映了王永慶一生『勤、勞、樸、實』四字精髓。從他大大小小的談話、予人的訓勉中,無時不刻散發著這四個字所包含的精神,每個故事都饒富意趣,發人省思。


勤(勤奮、好學、律己)


勤奮


1.積極勤勞


創業最重要的是什麼?別人不肯做的,你做,別人認為無關緊要的,你把它看成自己的事一樣重要。在午夜兩點的大雨天,有位客棧的廚師,急需一袋米,跑遍各米店敲門,沒有人願意為了一袋米的小利起床送貨,唯獨王永慶願意冒著大雨,淋濕個大半身,幫客戶送。他日後的事業也是憑藉這種積極勤勞的精神,聚沙成塔。


2.重視客戶關係


在顧客需要之前,你就出現,這就是顧客導向的服務精神。早年經營米店時,王永慶會依照顧客家中人數及米的消耗量,推估送米到家的日期,自動把米載到顧客家中。在收取賒款時,他會在發薪日過後才來收取帳款,所以,「應收帳款」也能收得又快又好。服務就像及時雨一樣,在顧客需求興起前,適時出現。


好學


3.勤於吸收博士群智慧


雖然只有小學學歷的王永慶,每天要接觸公司內部博士技術人才所提出的建議案,也要接見外部供應商所推銷的最新技術、機器設備、製程、原物料的資訊,當和他們討論事情時,王永慶像是一塊強力磁鐵一樣,快速吸收精華並整理分析,以追根究柢的精神提出質疑,從中掌握事理的重點,他的看法比別人深入,也勤於學習。常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他利用時間閱讀、寫作,很多業務發展、投資計畫都是在清晨的時間想出來的。


4.管理從「做中學」


王永慶是一位熱愛學習的人。凡是他有興趣、但不熟悉的事物,他會請教專家、虛心受教,並在短時間內學會、精通。王永慶認為,要深思管理的精義,不能只懂皮毛,要符合人性,不能人云亦云,他是一位務實的企業家,特別強調要從「做中學」,透過學習、自我挑戰,與追根究柢,才能累積實務經驗,了解管理的精髓,讓企業達到最佳績效。


5.計畫周詳才做最佳決策


王永慶是一位重視計畫的人,做事情習慣親自體驗,了解事件始末,然後有條理、系統地分析,並掌握事件進行狀況,所以一旦開會的主題不熟悉,他會要負責專案的人先行說明,以掌握全局與關鍵要點,並做出最恰當的決策,總體來說,計畫的整個過程,就是一趟實務的學習之旅。


律己


6.熱愛工作,享受工作


跟隨在王永慶身邊近半世紀的台塑高層主管表示,有回王永慶到美國出差,遇上對方臨時取消會晤,面對忽然空出的空檔,部屬建議可以趁機前往知名觀光景點看看。但最後他卻覺得只是浪費時間,而決定回到工廠繼續工作。也因此每回出國出差,熱愛工作的他總是只往返於工廠、住宿地點與客戶公司這三處之間。


7.嚴守紀律,時間管理做得徹底


對於時間的管理與運用,王永慶有自己的一套哲學。每天晚上九點入睡,凌晨二點起床打坐、運動,接著再處理各項公務,思考集團未來發展方向;早上六點半到八點則是他睡回籠覺的時間,醒來後就開始一天的忙碌行程。早年王永慶還時常利用中午用餐時間,召開午餐會報,相當善於利用每日的零碎時刻。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規律生活,應該也是他晚年保持身體硬朗,思緒清晰的關鍵。


8.合理化要持續推動


王永慶養生有道,他堅守紀律的生活,早上四點就起床跑步,而且風雨無阻,剛開始跑八公里,然後逐漸增加為十公里,一段時間後,醫生說他太瘦了,要減少運動量,後來又縮為六公里。他覺得企業管理和自我健康管理一樣,是持續合理化的過程,持之以恆,永不間歇,久而久之才能顯現成果。


9.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家族企業最擔心富不過三代的接班問題,現在的七人決策小組中,王永慶的女兒王瑞華、王瑞瑜,王永在的兒子王文淵、王文潮,都是從基層開始歷練,因為王永慶認為:「在台塑企業內,沒有所謂的空降部隊,要令部屬服氣,就要從基層做起。」


勞(進取、無懼)


進取


10.競爭心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明志工專請了幾位日本教會的傳教士來台用餐時,王永慶有感而發的說,「希望培養一批有競爭心的人,使我國的工業能與外國人並駕齊驅。」其中一位傳教士說:「競爭心太重是有罪的。」王永慶一聽頗為詫異,認為傳教士的觀念必須澄清才不致產生負面影響,王永慶和他溝通清楚之後,最後讓對方了解「競爭是求上進、圖生存,並不是妒忌、破壞。為了完成使命,不惜投入勞力與時間,這種因而形成的競爭力,就是全力以赴追求人和社會進步的動力。」


11.刻苦耐勞、知識、經驗


王永慶要求子女要刻苦耐勞,他要求主管也要刻苦耐勞,還要加上知識、經驗做為基礎,這樣才能真正懂得管理;他經常勉勵明志、長庚大學的學生,未來要當別人的主管時,一定要懂得事情的道理,才能做好人事管理。


12.人才培育與發展,循序漸進


三十幾年前,王永慶就很重視人才發展與培育,一位基層員工,至少要在職位上歷練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透過輪調、訓練、評鑑,通過層層考核之後才有機會晉升為基層主管,循序漸進,按照績效表現成為一位高階主管,台塑之所以可以不斷地擴張組織,多角化經營,人才發展是關鍵要素。


13.尋找有熱忱、肯用功上進的員工


進入台塑服務的無論是專科生或大學生,王永慶都一視同仁,他認為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否具有工作熱忱,一個肯用功求上進的專科生,將來的成就一定贏過不努力的大學生。他培育人才的重心是在激發員工潛力,並考驗該員工是否具有勤勞樸實的精神。


14.強將之下


王永慶相當重視主管的領導能力,認為強將之下無弱兵。他說,如果讓一隻獅子來領導100隻羊,綿羊也會變猛獅;如果讓一隻羊來領導100隻獅子,猛獅也會變綿羊。重點在於主管是一頭猛獅或綿羊。


15.有怎樣的經營者,就有怎樣的員工


常有工商界老闆批評台灣的員工,工作觀念與效率不如香港人、日本人,王永慶對此論調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員工的生產效率不如別人,經營者要負大部份的責任,應該檢討自己的心態與管理方法,不能將一切責任推給員工,怪罪員工不努力,這樣無法解決問題,謀求進步。他以台塑集團企業的績效,證明他的員工比任何國家的員工優秀、出色,員工績效的提升是經營者的責任。


無懼


16.逆境培養優勢


不公平的環境是砥礪人格的好機會,年輕時代的王永慶開碾米廠的時候,當時日本人開店有商業優惠政策,台灣人開店什麼優惠也沒有,要想在這種環境下致勝,你就必須創造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日本人開的米店下午六點打烊下班,王永慶就做到晚上十點半。日本人打烊後到澡堂洗熱呼呼的熱水澡,王永慶即使在冬天也洗冷水澡,因為他計算洗一次熱水澡的成本,相當於販賣三斗米的利潤。後來他的碾米廠雖然只有日本人三分之一的規模,但營業額卻超過對方的三、四倍。


17.做生意的藝術


一次,王永慶看到一群在水中悠遊自在划水的鴨子,養鴨人把鴨群趕上岸後,隨即將牠們趕進鴨籠裡,準備送到市場去賣。他體悟到,經營企業不能像鴨子一樣,任人擺佈,因為鴨子會跑、游、飛,在遭遇到危急時,鴨子就該發揮牠的能耐,逃避危險,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


18.堅持發展汽車工業


王永慶堅持發展台灣工業始終如一。一次和友人餐敘,座中有人認為台灣地方狹小,不宜發展汽車工業。對方所持的看法,就是即使你能生產物美價廉的汽車,以刺激大眾的購買慾,結果,車子一多,交通就壅塞。但是,王永慶卻認為交通紓解之道應該由政府闢建公路,配合國家重要工業建設,以汽車工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不該因噎廢食。


19.客戶的呼聲最悅耳


業務人員必須重視客戶,抱著當初爭取客戶的耐心與毅力來服務客戶。當台塑的業務員遭受客戶大聲吆喝要求服務時,心中總覺得矮人一截,心裡很不是滋味時,王永慶就勉勵他們學習賣燒肉粽的精神,賣燒肉粽的人沿街叫賣的時候,只要有人從街頭大聲吆喝小販過來,賣燒肉粽的人會因為客人的大聲叫喊而生氣嗎?絕對不會!那是因為他好不容易才有一筆生意的機會,心中只有喜悅,而不會去在意客人的大嗓子。


樸(節檢惜物、行善、不貪)


節儉惜物


20.重視資源,講求成本概念


創業維艱,常常要珍惜資源,重視所有努力而得的一切,細究資源的有效使用方法,如何充分發揮資源的效能,王永慶的節儉以及有效使用資源,可以從他喝豆漿與喝咖啡中體驗出來,在他喝豆漿時,一定要等豆漿端上來後再請老闆加蛋,這樣他就不會損失雞蛋先放下去的那一大口豆漿;當他喝咖啡加奶精之後,一定會把奶精小杯內殘留的奶精,用咖啡再沖過。


21.不浪費資源


把勤儉用在管理上,不是叫管理者什麼都不花,而是講求物盡其用。王永慶請人吃飯一定在自己的招待所,不是為了省錢,而是認為在自己的招待所吃飯不但衛生、經濟,而且像在自己家裡面請客一樣氣氛融洽。在用餐的時候也採用中菜西吃的做法,每人都是空盤子再由服務生夾菜,不夠再夾,避免剩菜浪費的情形。


22.發揮儉樸精神


日本工業發展快速,一位日本商人請王永慶到東京帝國大飯店吃飯,他看見一大堆服務生都閒在那邊,覺得很浪費人力;當水蜜桃上桌時,削去皮後,四周各切下一片而已,其餘大半個水蜜桃就丟掉了,他覺得很浪費。他自己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人,他認為台灣人的勤勞樸實是一項優勢,對發展工業很有幫助,要養成不浪費的習慣,要會節約時間、節省物料、刻苦耐勞。


23.養成追根究柢好習慣


王永慶腦中經常想著成本問題,有時候和員工吃飯,他總是藉機教育員工,時時要思考成本問題,從而培養成本意識,他常常要共餐的同仁思考:「這一盤菜的成本多少?其中人工、水電成本的比例多少?」,他說:「要養成追根究柢的習隕,把總成本分析到每一項的最後成本。」


24.省比賺快


王永慶之所以重視成本控制,除了因為他節儉成性外,還因為他認為「省一塊錢比賺一塊容易多了」,因為別人賣東西有一定的價格,能折價多少控制在別人手中,而省錢則可以控制在自己手中。


25.物盡其用


台塑招待所剛成立時,他一次用餐吃了一道生魚片,隔天他又來吃,他問招待所經理:「我昨天沒吃完的生魚片,你怎麼處理?」這件事讓負責主管了解到董事長重視每一分資源,即使是吃剩的生魚片,都要追根究柢了解去向與處理方法。


26.儲蓄力量大


台塑今天能夠有年產值兩兆元的企業價值,來自於當初經濟部尋找投資人的時候,是從銀行存款人的資料中,發現王永慶在銀行帳戶內有800萬元存款,而雀屏中選,邀他投資塑膠業,這800萬元的存款是他一路開米店、磚廠、木材生意所積存下來的,當經濟部找到他的時候,美援提供一半資金讓他成立塑膠工廠,成就了今天的台灣奇蹟。現在即使富有了,他還是勤勞賺錢、樸實過活,公司永遠保持資金充裕,這也是台塑一路創立四寶、十寶的先決優勢,勤勞樸實讓台塑掌握了更多機會。


行善


27.回饋地方故里


王永慶發跡於嘉義,對於這個被他視為第二故鄉的地方,他也盡力協助發展,不但建學校、蓋嘉義長庚醫院,還在當地設立台塑中洋工廠。嘉義縣長就曾經拜訪他十多次,請求台塑集團能夠在嘉義投資、設廠,王永慶也都會儘量滿足,以回饋嘉義的地方鄉親。


28.慈善企業的美名


921大地震發生後,位於台中縣新社鄉的協成國小坍塌成廢墟,當時學校的家長會會長就寫了一封信寄給王永慶,結果王永慶竟然一口氣就捐肋了6,000萬元,幫助協成國小復校。2008年四川發生大地震後,台塑集團率先投入救災,並一舉捐贈了一億元人民幣協助受災戶的重建。


不貪


29.革除紅包文化


貪污腐敗絕對是企業的毒瘤,企業必須建立清廉的文化,根除一切腐敗的因子。台灣在民國70年代,醫院十分盛行紅包文化,因為當時平均每萬人只有17張病床,所以大家都用送紅包來找病床,後來王永慶看到這個現象,創辦長庚時,就明確規劃其成為照顧中低收入及弱勢族群的醫院,嚴格禁止紅包文化,扭轉了醫界的歪風。


30.重商道,不見利貪財


企業重商道、重操守,用正當的方式賺取正當的利潤。台塑集團從沒有涉入任何弊案、回扣、政商勾結,這仰賴王永慶一生不貪不取的個性。王永慶年輕時曾在林務局擔任臨時工,當時只要有木材商塞錢到他口袋,他都嚴詞拒絕。用不正當的方法換取利益,時間久了,企業就如朽木枯樑,空有軀幹,但一推就倒。


(嚴謹、務實、重才、合理、追根究柢)


嚴謹


31.嚴求品質


現在黑心貨滿天下,而王永慶當年是如何要求他的產品呢?王永慶還在賣米的時候,就跟弟弟王永在用篩子濾米,使用這種方法,只能濾掉米糠,他又不嫌麻煩地親手一顆顆把混雜在白米中的小砂石撿起來。米的質量好份量又足,口碑傳開生意就好,財源廣進自然能愈做愈穩,品質就能創造口碑,而口碑就是現在所謂的品牌。


32.管教嚴格,造就優秀第二代


王永慶自律甚嚴,對於子女的管教更是嚴格。即使王文洋貴為長子,在進入集團內部工作時,王永慶仍安排他和一般員工到廠區實習。王永慶常以「富不過三代」的警語告誡家中子女,應苦幹實幹;家中子女平日也不以父親之名稱呼王永慶,而是以「董事長」之名相稱。


33.品質管理,強化企業競爭力   


70年代,台塑企業生產的耐龍製品,曾遭受日本廠商質疑品質不佳,讓王永慶深感「品質」對於營運發展與公司名聲的重要性。他還將「品質」觀念,從生產面進一步延伸至「做人」、「做事」的範圍。在企業經營上來看,主管的品質、技術的品質、管理的品質等,都是關乎營運成敗的關鍵要素。


務實


34.善用管理工具


想要確實掌握客戶,必須適時以管理工具加以輔助。王永慶不但仔細觀察米店客戶的消費行為,還把這些觀察資料化、數據化,全部記錄在本子上,並加以表單化,當他統理台塑集團時,將這種理念落實在各個部門,成為合理化管理的核心。


35.謹慎經營,大膽邁前


王永慶曾說過,「火柴棒價值雖然很低,但卻足以燒毀一棟價值上百萬的樓房;要堆疊百萬張骨牌耗時費工,但推倒骨牌卻只需要一個動作。」他的比喻,正是想傳達「創業為艱、守成不易」的意涵,並期勉集團高層在經營管理與決策上可得更加小心謹慎。


36.走出千里之路


台塑集團企業已經基業長青54年,遭逢能源危機、經濟不景氣、亞洲金融風暴、金融危機、股市崩盤,都能屹立不搖,不像韓國三星集團,雖然規模比台塑大,在亞洲金融風暴時,若不是韓國政府挹注,三星差一點倒閉,台塑集團從未要求政府紓困,還協助中下游廠商度過難關,王永慶始終覺得經營企業要靠自己,不能靠政府輔助,這樣才能磨練出強健的體質,才能安然渡過經濟低迷時期,反觀那些依賴政府保護的企業,容易因政策轉向而拖垮企業。


37.冰淇淋哲學


「想賣冰淇淋,就得從冬天開始做生意。」王永慶所提出的冰淇淋哲學,就是認為在冬天開業賣冰,就得更加強服務,努力經營,降低成本,以度過不景氣的寒冬,也因此冰店的競爭力才能大幅提升。同樣的,如果企業能夠在景氣蕭條期,或是營運艱困時韜光養晦,走出低潮後就有更大的發跡機會。


38.危機培養實力


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時,許多台灣業者相當憂心油價高漲問題,將嚴重影響公司營運,但王永慶卻絲毫不擔心油價高漲等外在客觀環境因素,反而更關注要如何讓「實務」運作更健全,他認為危機正是培養管理能力與實力的最佳機會。


39.為戰略目標,孤注一擲


1993年麥寮六輕的「填海成金」工程計畫完成,可說是台塑集團營運的重要轉捩點。當初浩大的抽沙填海工程,可是得花費鉅額資金;為了要讓銀行聯貸案順利通過,王永慶不惜把手中所有股票做為抵押,向各界宣示破釜沈舟的決心。看準目標,接著奮力一搏,就是王永慶這輩子經營事業的最佳寫照。  


40.逆向思考


台塑企業一向保持資產高、負債低的營運狀況,可以有大筆資金投資運用,所以在不景氣時,別人保守經營,他們反而大舉投資生產,王永慶認為,「不景氣才是投資生產的好時機。」因為建設成本低,隨著建設完成後,景氣循環接著好起來,又可以規模化生產、賺到該賺的錢。


41.計畫畫有效的會議


開會可說是時間的殺手,王永慶想杜絕無效率的開會,所以他經常利用午餐和主管們進行合理化的工作檢討會報,利用假日和子女們開會討論業務發展,他習慣在開會前對議案內容做深入的了解,也要求參與者必須先做好計畫,如此會議才會有效率。


42.工業化讓物盡其用


過去,在農村鄉下經常一家人共用一條毛巾,現在看起來覺得不太衛生,但在物資貧乏的年代,卻代表節儉,以一條毛巾用20年的王永慶來說,再對味不過,但他當時看到的反而是山上林木紙漿沒有開發,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節省一條毛巾,和損失看不見的大數字」孰重?孰輕?所以後來成立台灣化學纖維。


43.工業發展改善民眾生活


三、四十年前,王永慶一次上山看建廠情況,看見一位被雨淋濕,還拖著約50公斤豬菜的婦人,準備生火煮菜、餵豬,他很好奇的想:「採這些要花多少時間?要用多少木材?豬能吃多久?又能長多少豬肉,這麼辛勞,所得卻那麼微薄。」這更加強他發展工業的決心,後來還成立明志工專。


44.共生共榮的產業鏈


1980年代中期,當時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造成許多下游塑化業者在外銷業務上面臨生死存亡危機,但王永慶主動自行吸收原料供應價格的匯差,讓下游廠商得以度過當時困境。此舉不但拯救了眾多業者,也讓當時台灣塑化產業的根基得以穩固。王永慶曾表示,必須重視上中下游產業的發展,不要趁人之危,才能創造企業共生共榮的景況。


45.螃蟹椅理論


王永慶曾以「不要老把小孩放在螃蟹椅上學步」做比喻,表達企業應靠自己的力量成長茁壯,而非仰賴政府的過度保護。早年台塑企業即在不受政府保護的情況下,以實力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因為王永慶深信唯有自立更生,並在挫折與失敗中重新站起,才是打造優質企業的不二法門。


46.醫療服務,也要合理化


過去台灣各大醫院的洗腎行情價多為6,500元左右,但王永慶認為4,000元才是合理的價位,因此就指示長庚醫院應該以較低的價位,提供病患最頂級的服務。長庚醫院後來自行研發出透析液,也因此能大幅降低成本,並以最合理的價格回饋每位洗腎病友。王永慶的「合理化管理」理念,就是強調要以追根究柢的實驗精神,去追求合理化。


47.物美價廉是基本


產品好不好,先看看,過不過得了自己這一關。王永慶看到別人幫他寫的傳記《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不先翻內容,而先翻到書的版權,看看定價,問作者一本書定價人民幣38塊,是否大家買得起?紙張夠不夠好?在他眼中,「物美價廉」永遠是經營者最基本的態度與習慣。


48.骨頭預算學,正確理財方法


某位教授因為不懂王永慶的骨頭預算概念,在不經意間,詢問台塑同仁是什麼意思。其實沒有學過財務的王永慶,不僅有清楚的數字觀念,也有正確的理財方法,「骨頭」就是預算的骨幹,不只是皮毛、膚淺,要深入、充實,有骨幹才可以編定細節,而他只是用比較粗俗的比喻罷了。


49.耐得住飢寒才有來日


能經得起景氣循環的波動,代表企業體質健康。王永慶觀察到耐得住飢的瘦鵝,經過餵養之後,特別容易成長,於是體悟到最重要的企業經營哲理:企業在不景氣的時候,如果能像瘦鵝一樣忍得住飢餓、挺著不倒,那表示勇氣與毅力驚人,一旦挨到景氣回春,必能迅速茁壯。


50.高門檻,高利潤 


產業鏈最高的地方,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也就愈重要。在米店生意逐漸穩定後,王永慶發現,做下游通路,賺的不過是價差,利潤空間有限,他發現愈往上游發展,因為技術門檻更高,所以做的人也更少,但利潤卻相對更多,於是他運用父親借來的200塊開設碾米廠,往產業鏈的上游前進。


51.制度要靠執行


企業建立制度,就要想方法設法落實,不能因為舊習而有所折扣。王永慶重視制度,避免人治,而且落實執行。在國外,雖然外科醫生本身的人力資源就很珍貴,但很少醫院會對外科醫生的遲到問題認真處理,在長庚醫院,外科醫生如果遲到,可是有白紙黑字明定罰款。


52.股東的信任感


一些從美國回來的朋友,賺了一些錢不知如何運用,有人建議他們買股票,當時台股交易市場才剛開始,這些朋友覺得對台灣企業不了解,甚至覺得有些公司不懂得經營,拿錢給他們不放心,因此而作罷。這件事讓王永慶體認到,「企業的管理水準不好,做事品質不好,股東怎麼放心把錢交給你?」


53.好習慣帶來好運氣


常常有人問王永慶,「你的成功是不是因為運氣好?」王永慶總是回答:「是啊!我的運氣是不錯。」其實好運氣是因為有好習慣,因為勤勞樸實,所以機會來時,他有能力把握機會,如果沒有能力迎接機會,運氣再好也沒用。


54.優化企業內部


無論面對六輕抗爭、兩岸政策不明,王永慶始終堅持做該做的事,他認為大環境決定了很多事情,企業也只能在這種環境下做最大的努力,至少創造出自己企業內的優良環境,讓人才盡情去發揮。


55.午餐會報,落實溝通與執行力


午餐會報是王永慶與高階主管每天的例行會議,會議中通常討論各事業群的業務推展狀況或新提案,由於王永慶要求嚴格、言詞犀利,很多高階主管都會在事先準備充裕,並重複演練,以免被罵,也才能安心進餐。長期下來,高階主管不僅練就一身追根究柢的功力,也能掌握合理化經營的精髓,形成上下遵循的台塑企業文化。


56.危機意識,讓組織不僵化


大象能跳舞,是所有大企業的理想,很多企業為了讓組織彈性、靈活,只好進行變革,宏碁就組織再造三次,而台塑集團樹大分枝這麼多不同產業的公司,為何不需要組織再造,關鍵因素就是王永慶的危機意識,8090年代他看到日本、美國大公司裁員、重整,馬上擔心組織僵化的問題,所以當時大力推展「單位責任制」讓組織維持活力與靈活性。


57.合作要靠互信


在合併案有七成失敗的情況下,台塑每次合併都能長久合作,經營績效良好,王永慶說:「凡是順應人的天性都會興盛,反之,就會演變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台塑與日本旭化合資成立公司,營運生產由旭化負全責,台塑監督經營績效;南亞與PPG合作,南亞負全責,PPG監督績效,雙方合作數十年如一日,他說,「良好的經營績效需要經營者專心從事,勇於負責;另一方就要完全信任。」


58.企業的社會責任


常有人對王永慶說:「你的財富已經足夠你吃穿幾輩子,何必太辛苦呢?」他心想,當企業和社會關係緊密結合時,企業是社會國家的,不是自己的,若經營未臻合理化,自己怎能放心退休呢?。


合理


59.對事不對人


王永慶對台塑集團的股東權益相當重視,對於自己的子女(王雪紅、王雪齡與簡明仁)做為企業負責人,卻做出傷害小股東權益的作為,也讓王永慶感到不滿,因此才會在媒體上出現「等他們來,我要把他們修理。他們看到我,跑得跟飛的一樣!」這樣的經典話語。在管理用人上,王永慶總是強調「斷理不斷親」,如此才能知人善任。


60.資訊化管理


在弊案滿天飛的今日,台塑組織龐大,卻始終和這些負面新聞扯不上關係,這也是因為王永慶重視經營合理化,對內絕不容許有收回扣的情形發生,對外也不希望有工程圍標的情況,於是「資訊化管理」成為解決之道,所有要和台塑做生意,或台塑想取得別人的生意,都是透過「台塑網」這個B2B交易平台運作,所以很難有弊案發生。


61.利潤合理化


沒有企業能獨自存活,而是要靠客戶存活,當客戶都倒光了,那產品要賣給誰?王永慶常用「賣也要吃,買也要吃」這句話來形容跟人家做生意的觀念。在他眼中,如果賣方只貪圖自己賺錢而不顧對方,那麼對方無利可圖,整個市場就會逐漸萎縮,永遠也做不大。企業應該以合理的售價賺取合理的經營利潤,為產業競爭形成良性循環。


62.追求單元成本


談到成本分析,王永慶認為每位主管在看財務報表時,不應該只是關心「單位成本」,而應該連「單元成本」都清楚掌握,舉凡從原料採購、加工、製成、行銷販售等過程,都該逐項檢核,以「管理合理化」原則,達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63.最佳經營模武


二、三十年前,企業流行日式管理,後來又流行美式管理,有人問王永慶台塑是美式,還是日式?王永慶說都不是,他也不太同意一定要採取哪一種管理方式,因為他始終認為:「無論哪一種管理型武,最重要的是要有效,一切事務合理化。」年產值兩兆元,就是合理化經營的結果。


64.主管帶動人事合理化


早期台塑管理處事務科有一位小姐向王永慶抱怨,說她沒有事可做,於是王永慶就請她去派出所對保、去採購圖書文具雜貨,而她將原來兩個男員工一個月的工作,花了三天就做完,這證明了單位主管太沒有分析工作的智慧與能力,缺乏這種能力的主管,就無法促使人事合理化了。


65.公平是硬道理


從前有位廠長在管理上頗感困擾,因為在他部門內,有位課長能力強,但是,長久以來,特別袒護某位部屬,課長偏差的行為已經引起其他同仁的不滿,因而造成部門的工作士氣低落,正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王永慶認為課長顯然有失公平管理之責,在公司管理制度健全之下,一定要改正課長的行為,若無法改正,就是不適任。


66.勞資糾紛以理服人


台塑剛到美國發展時,合併美國的工廠後,多少都會碰到工會抵制、勞資糾紛等事情。王永慶後來掌握了處理的訣竅,一是資方要將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說清楚,並提出合理的解釋,讓勞方理解;其次,任用的管理階層不能「吃頭路」的心態,一碰到抗爭,就想息事寧人,妥協解決,無法解決糾紛。


67.動態管理客戶


40年前大家都還不曉得客戶管理是怎麼一回事,台塑就有客戶動態管理。他們不只知道顧客的資產淨值,還隨時掌握他們的生產設備、產能、用料需求量是否有異常狀況,並研判原因,以發現客戶異常狀況是否因經營不善、業務萎縮、或向競爭者採購,及時發現原因,即時因應。


68.合理化的根源


王永慶的合理化管理,其實道理和TQM、六個希格瑪的品質管理一樣。早年,當他發現某個部門二十幾個人,每天都非常忙,但並未展現該有的績效時,就要和部門主管重新檢討流程,一次、二次、三次,終於將表格、流程、制度重新安排,也要求每個人確實做到工作的品質,最後還將多出來十個人調派到其他單位。


69.原料成本是零


王永慶經常和日本客戶或友人吃飯,他發現日本人不吃魚皮、雞皮,丟掉很可惜,於是他建議一位在日本開餐廳的台灣朋友,可以將魚皮、雞皮炸一炸,加上便宜的日本豆芽、麵粉做成潤餅,只要潤餅皮夠Q,應該有不錯的銷路。把原來無用的東西變成新產品,原料成本是零,新產品的價值就會無限大,這種創意思維就是王永慶收集廚餘的原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