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種源自法國的藝術風格,該風格始於12世紀的法國,盛行於13世紀, 14世紀末期,其風格逐漸大眾化和自然化,成為國際哥德風格,直至15世紀因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來臨而迅速沒落。不過,在北歐地區,這種風格仍延續一段相當長時間。該風格在18世紀重新被肯定,「哥德復興」(Gothic Revival)運動推崇中世紀的陰暗情調。在19世紀之後仍偶而被應用。


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是位於羅曼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建築之間的,1140年左右產生於法國的歐洲建築風格。流行於12世紀至15世紀。哥德式建築主要用於教堂,由於起源於法國,因此當時又稱為「法國式」。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哥德式(Gothic)一詞是後來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認為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才是正統藝術,這種新建築形式是「野蠻民族」式的,故貶稱為「哥德式」。事實上,哥德式建築與哥德人並無關係。


第一座哥德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花窗玻璃,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



德国科隆大教堂被认为完美地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



德國科隆大教堂被認為完美地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德式建築和裝飾元素



建築特色(1)尖肋拱頂:從羅曼式建築的圓筒拱頂普遍改為尖肋拱頂,推力作用於四個拱底石上,這樣拱頂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並且尖肋拱頂也具有「向上」的視覺暗示。(2) 飛扶壁Flying Buttress):扶壁(Buttress)是一種用來分擔主牆壓力的輔助設施,在羅曼式建築中即已得到大量運用。但哥德式建築把原本實心的、被屋頂遮蓋起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稱為飛扶壁。由於對教堂的高度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觀也被大大增強了。(3) 花窗玻璃:哥德式建築逐漸取消了台廊、樓廊,增加側廊窗戶的面積,直至整個教堂採用大面積排窗。這些窗戶既高且大,幾乎承擔了牆體的功能。並應用了從阿拉伯國家學得的彩色玻璃工藝,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花窗玻璃以紅、藍二色為主,藍色象徵天國,紅色象徵基督的鮮血。窗欞的構造工藝十分精巧繁複。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圓形的則被稱為「玫瑰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築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4) 十字平面:這也是繼承自羅曼式建築,但擴大了祭壇的面積。(5) 層層往內推進的門:並有大量浮雕,對於即將走入大門的人,彷彿有著很強烈的吸引力。(6) 束柱(beam-column)柱子不再是簡單的圓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強調了垂直的線條,更加襯托了空間的高聳峻峭。





尖肋拱頂


飛扶壁


十字平面

『哥德小說』


英語文學流派,一般認為哥德小說的濫觴是霍勒斯.渥波爾(Horace Walpole1717-1797年,)所寫的《奧托蘭多城堡》。哥德小說可以說是恐怖電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們今天習慣地將哥德式(Gothic)與黑暗、恐怖聯繫在一起。顯著的哥德小說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運,死亡,頹廢,住著幽靈的老房子,癲狂,家族詛咒等。


『哥德式繪畫』


哥德式平面藝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教堂的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不但具有抽象意義的裝飾作用,更因為它能散發出繽紛的光線,使教堂更加顯得壯麗與神秘。哥德式教堂內部的彩色玻璃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位在進門口上部的玫瑰花窗,經常以複雜的圓形構圖加以裝飾,第二類是位在高窗上,以聖母或使徒等人的大型獨身像為彩色玻璃的圖像,第三類是位在地面樓層牆壁上的彩色玻璃,多裝飾以聖經為題材的故事圖像。


 



玫瑰花窗



在高窗上以聖母或使徒等人的大型獨身像彩色玻璃



位在地面樓層牆壁上的彩色玻璃,多裝飾以聖經為題材


平面藝術除了彩色玻璃外,在個人用的聖經、詩篇集、和教會使用的聖經裡也能看到彩繪的手抄本插畫。手抄本插畫指的是畫在羊皮紙手寫書稿上的畫,這類畫與哥德式教堂的興建與裝飾工程有密切的關係。



《聖路易詩篇》〔Psalter of Saint Louis 〕插畫‧羊皮紙


一般來說,真正的哥德式繪畫應該是濕壁畫、版畫與祭壇畫等。它們起源於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然後蔓延到歐洲其他地區,其內容多樣,想像力豐富,逐漸演變成國際哥德式風格,並且形成十五世紀之前歐洲繪畫的主要風格。不過,即使已經進入文藝復興時代,依然有些藝術家堅持哥德式風格,因此在歐洲這兩種風格有重疊的現象。


哥德式繪畫可以分為早期哥德式、國際哥德風格、北方哥德式和後期哥德式。


(1)    早期哥德式繪畫自從哥德式教堂興起之後一個世紀,繪畫藝術在義大利佛羅倫斯﹝Florence﹞和席耶納﹝Siena﹞開始出現。相較於拜占庭或仿羅馬式的繪畫,哥德式繪畫更具有寫實風格,可見當時的藝術家顯然著迷於透視法,並利用它營造出幾可亂真的空間幻覺這時期最重要的畫家首推契馬布耶﹝Cimabue﹞、杜奇歐﹝Duccio di Buoninsegna﹞和喬托﹝Giotto di Bondone﹞三人


(2)    國際哥德風格:在十四世紀末年,一些當時很著名的藝術家遊走在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甚至英國、德國、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等地區,因此將義大利和北歐的藝術風格融合在一起而發展出一種所謂的國際哥德風格﹝International Gothic style﹞。這種風格以描寫華麗的宮廷生活趣味細節為特徵,風行了大約四分之一的世紀,最著名的代表作品當推林堡兄弟﹝Limbourg brothers﹞所繪製的《最美時禱書》﹝Les tres riches heures du Duc de Berry﹞。


(3)    北方哥德式:十五世紀時,國際哥德式往南、北兩個方向發展。往南發展到義大利佛羅倫斯,演變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往北則發展到現今的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地區成為北方哥德式風格,進而演變成為北方文藝復興運動。北方哥德式繪畫的代表是揚‧范‧艾克﹝Jan van Eyck﹞。


(4)    後期哥德式:後期哥德式已經進入十六世紀,波許﹝Hieronymus Bosch﹞是這時北方地區最著名的畫家,他的作品雖然還看得到一些哥德式的痕跡,不過經已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強烈影響。波希是個很特別的畫家,常用奇妙而恐怖的象徵手法反應當時社會與政治的不安。超現實主義者認為他是一種「先於文字」的佛洛伊德主義者。從他的畫作中經常看到人的罪惡和墮落、魔鬼的陷阱、地獄的折磨,這些意象來源可見於當時的諺語、民間傳說及中世紀晚期的講道集和充滿幻想的詩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