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Modernism


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敘事成規,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


現代主義以科學為基礎,講求理性邏輯,實驗探証,並主張無神論。其中牛頓的力學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弗洛伊德對自我的研究為現代主義奠定重要的基礎。


有些人將20世紀區分為現代時期與後現代時期,有些人則認為它們是同一個大範圍時期的兩個階段。


現代主義的發展歷史


19世紀前半的歐洲發生一連串的戰爭與革命,造成浪漫主義思潮,浪漫主義重視個人主體經驗、崇尚「自然」的標準藝術主題、革命性與激進的表現方式、以及個人自由。不過19世紀中期,出現這些思想的綜合體,相信是那些「真實的」東西支配主體經驗。這種思想可以從俾斯麥的現實政治和哲學理念「實證主義」中,以及後來被稱為「維多利亞時期」中的文化準則裡找到。


現代主義運動興起於19世紀末期,現代主義相信「傳統」形式的藝術、文學、社會組織和日常生活型態都已經過時,必要將這些過時的東西掃除並且重新創造文化。現代主義鼓勵人們去重新檢視從商業活動到哲學等這些既存事物的每一個面向,找出在裡面有什麼東西是在「阻礙」進步,並且將那些東西替換成新的也因此更好的東西,來達到那些舊有東西原本希望達成的同樣目標。


現代主義的目標


很多現代主義者認為,透過拒絕傳統,他們可以從根本上發現新的方法去創造藝術. 印象主義者運動把摒除傳統看作是最重要的變革之一,現在看起來,這其實就是一種現代主義運動。在文學上來說,象徵主義者的變革極大地影響了現代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就是因為它對於感覺,感受的重視。在哲學方面,尼采和弗洛伊德等對於傳統的毀壞為這個變革的更進一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從基本原理出發,放棄原有的定義和系統。


其他現代主義者,特別是那些從事設計的人,具有更實用主義(pragmatic)的觀點。現代主義建築師和設計師相信新技術使得舊的建築風格已毫無用處。現代主義設計師應該拒絕從古希臘和中世紀繼承下來的舊風格、舊結構。從機器審美出發,現代主義設計師普遍拒絕在設計中採取裝飾性的圖形,轉而強調使用的材料和純粹的幾何形式。


獨具特色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 (Modernismo catalán / Catalan Modernisme) 起源於新藝術運動,獨具特色。


加泰隆尼亞自 1714 年於西班牙王位爭奪戰大敗後,自十五世紀以來享有的自治權被廢除,加泰隆尼亞語(加泰蘭語 Catalán)被禁止,大受屈辱,因為傳統藝術文化不准發展,只能發展工業,因而成為西班牙第一個工業化的地區,巴塞隆納成為西班牙第一個工業化的城市。到了十九世紀,在加泰隆尼亞地區,以巴塞隆納為中心,發展出新的資產階級,因工業而致富,因致富而資助加泰隆尼亞的藝術文化發展,而引發加泰隆尼亞的『文藝復興 (Renaixença)』。在加泰隆尼亞文藝復興時期,當地人積極吸收來自歐洲的藝術潮流,以強調加泰隆尼亞地區與西班牙的差別,加強它的民族主義,因此,現代主義在這一地區有著意想不到的擴展,又因融入了當地的傳統藝術和民族主義象徵,而獨具風格。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代表『新形式的創作自由,創作出以前不為接受的樣式形式,把藝術從它的學術局限拉出來。』


在建築師方面,加泰羅尼亞建築師們例如安東尼·高第 Gaudí,多明尼克 Domènech i Montaner,和普意居 Puig i Cadafalch 等帶頭領導這個藝術潮流在當地的發展。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不只是表現在建築的裝飾上,而且因它的歷史背景,要強調加泰羅尼亞地區的民族主義,所以對維護和更新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技術也很有重視。因此,使用傳統的紅磚、馬賽克和彩色玻璃為建材,以泰羅尼亞中世紀輝煌時期的建築風格如哥德式和新哥德式建築為靈感,也因此開發出新的建築或建材技術,例如:使用新的建材如鋼鐵及新的製陶技術,設計出新的建築技巧如米拉之家的閣樓和陽台,加泰隆尼亞音樂廳等。


不論如何,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是一個重視建築物的門面和內部裝飾的一個風格,所以裝飾藝術因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而發展,又因對空虛的恐懼(Horror vacui) 把所有的表面都裝飾起來。當時最有名的三個建築師是多明尼克 Domènech i Montaner,高第 Gaudí,和普意居Puig i Cadafalch,其中又以高第最特別。高第的作品風格是合乎加泰隆尼亞的現代主義風格,而且超越了現代主義的風格,以『師法自然』為例,其他的建築師以動植物來作建築物的形狀樣式、或為建築物的門面和內部裝飾,但高第除了以動植物來作建築物的形狀樣式、或為建築物的門面和內部裝飾,還以動植物的形狀來作它的建築結構的設計。



現代藝術


現代藝術的範圍很廣泛,用來指從19世紀末期到大約1970年代大部份的藝術作品。(較近期的藝術作品通常被稱作當代藝術或後現代藝術。)藝術原本的目的在於寫實地再現某個主體,然而攝影的發明讓藝術的寫實功能相形見拙,於是就出現了新的藝術路線。藝術家開始實驗各種觀看的方式、材料、觀點等等,而通常作品都變得越來越抽象。現代藝術的概念與現代主義有很親密的關連。


現代藝術是從西方開始的,最先是繪畫和版畫,然後在19世紀中期擴展到其他的視覺藝術上,如雕塑和建築。到了19世紀末期,一些對現代藝術有重要影響的運動開始出現:以巴黎為中心的印象派,以及最初從德國開始的表現主義。


ü  1901-1906年,在法國巴黎,梵谷、高更和塞尚的作品,首次公開展覽


ü  20世紀的現代藝術發展始於1906年,第一個十年中興起的藝術運動有野獸派、立體主義、表現主義和未來主義。


ü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這一階段的終止,不過也因此開始了一些反戰運動,比如達達主義和杜桑(Marcel Duchamp)的作品以及超現實主義。另外像風格派(de Stijl)和包浩斯學派也影響到日後關於藝術、建築、設計和藝術教育之間關連的發展。


ü  1913年的軍械庫畫展(The Armory Show)中以及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移民到美國的歐洲藝術家,現代藝術被介紹到了美國。


ü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才成為新興藝術運動的重要地點。


ü  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現的藝術運動有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歐普藝術和極簡主義


ü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則出現了地景藝術、表演藝術、觀念藝術和照相寫實主義。大約在這個時期,有些藝術家和建築師開始揚棄「現代」的觀念,並創作典型的「後現代」作品。。


ü  1970年代開始,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變成了一個藝術類別,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實驗一些科技媒介來創作,比如影像藝術(video art)。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一種概念,因為後現代主要理論家,均反對以各種約定成俗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範其主義。目前,在建築學、文學批評、心理分析學、法律學、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諸多領域,均就當下的後現代境況,提出了自成體系的論述。他們各自都反對以特定方式來繼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由於它是由多重藝術主義融合而成的派別,因此要為後現代主義進行精闢且公式化的解說是無法完成的。若以單純的歷史發展角度來說,最早出現後現代主義的是哲學和建築學。當中領先其他範疇的,尤其是六十年以來的建築師,由於反對全球性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人文關注,引起不同建築師的大膽創作,發展出既獨特又多元化的後現代式建築方案。而哲學界則先後出現不同學者就相類似的人文境況進行解說,其中能夠為後現代主義大略性表述的哲學文本,可算是法國的解構主義了。


後現代主義的發展歷史


若接受現代主義是戰後社會的處境:人類以刻苦自強精神來重建文明,建立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社會發展運動,當中又結合美國的清教精神,和冷戰時代的美蘇二元對立政治方式,那麼就可解到為何後現代主義衍生的文化信念會是反對主流方案、反對單一以理性為中心、反對二元對立,更反對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


相反的,對於現代主義以前的舊式社會生活方式,人們卻充滿了懷念之情。建築師對都市文明和鄉間生活的反思,引發我們對現代工業社會和資本主義對人類正面和負面影響的思考。當然由於我們已經沒有辦法脫離現代生活方式的制約,而各種現代主義所帶來的惡果,並不足以完全否定現代文明的生活。思想家和各種藝術家就以各自的方式,解開我們對現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哲學上的後現代思維


抱持一種對於邏輯性觀念與結構性闡釋的「不輕信/懷疑」的態度。這種態度導致其本身對於思想、事物以及外在感覺的願望缺失,因為在後現代者看來,他們的思考無從依靠,他們既不肯定歷史的經驗,也不相信意義的本源及其真實性,對未來更無所希冀。除了懷疑之外,他們的思想在理性思維者看來幾乎是凝滯的,他們只能寄生在現代啟蒙理性之上作個永遠的搗蛋鬼。因此大部分學者都慣於使用啟蒙的眼光和理性的詞彙,把後現代當作一個對立面來闡釋,於是一大批具有明確指向性(反抗性)的詞語(如:顛覆、反叛、否定、拒絕、抵制、反**、非**或無**等)在後現代的定義中大行其道,一時間,後現代在哲學上的破壞/叛逆者身份深入人心。


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創作及人文思潮


在人文思潮方面,在現代的後期,後現代主義是一種對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顛覆和反叛。所謂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是指以有核心思緒,或者有既定論述規格,表述事物的真理性,可是,隨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測不準定理及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出現,人類漸漸明白到科學也有其不確定性,且認為科學並非可以用以解決任何問題。現代主義的動搖,也就引起後現代主義漸漸的崛起。


在文藝創作風格上,後現代主義並不是一個具體、單一的風格,也不因為作品的時代而界定為「後現代主義」。而且很難以後現代主義的哲學理論來強行規範藝術創作,目前對於先有後現代主義理論,還是先有後現代主義藝術品,也沒有定論。


另一個特點是跨學科和跨創作媒體,建築、文學、繪畫、設計、傢具均有設計師,在各自的藝術場境內進行後現代式的表述。不過,由於後現代主義是對於創作主題和創作形式都有顛覆性的新思維,令風格很難一致,要表述各創作領域的後現代境況並不容易。


後現代建築


建築學的現代主義體現在所謂國際主義的設計風格上,以美國在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建築為代表,其中特點是功能性和擴大建築物可用空間為首要理想,對於環境、人文境觀、美學的考慮只是次要的。到六十年代歐美普遍出現一批年青建築師,開始一些具人文思考、強烈裝飾性(甚至可稱後巴洛克式)及有深入空間思維的建築境觀出現。建築師尤其喜愛透過建築境觀,表達對舊文明、自然界,以致夢幻的追想。同時亦有另外一批年青建築師喜愛利用科技化的建築技術,來突顯建築對都市空間的隱喻性對談。


後現代設計


為了挑戰現代主義的極限,藝術與設計家於是以後現代主義來統稱當代各種主義,如: 女性主義、多元文化、解構主義、時間元素、媒體應用、物質主義等。這些觀點強調藝術品的創造與欣賞沒有單一的、絕對的答案或標準,作者與完成品的情感脫離,且作者、觀眾、策展人(或展場) 與環境(或現象) 都是藝術作品的參與者,如此一來,藝術創作與鑑賞都變得非常多樣。


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審美觀的改造


在審美領域,後現代主義特徵傾向於解決現代主義審美的某些問題。現代主義審美的表達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方面它正走向思源枯竭的失敗;另一方面,由於過度宣揚高雅藝術並缺乏與少數精英以外的公眾進行溝通,現代主義審美表達正逐漸失去大眾市場的關注與支持。面對這些問題,後現代審美觀表達顯現出三個變化性特徵:


ü  對大眾欣賞口味與俗文化表現出熱衷的態度並淡化高端品位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界限以揭露高雅藝術的偽善


ü  鼓勵不同風格的藝術類型


ü  藝術手法之間的混合以形成文體的雜揉或強調並置、拼貼和挪用的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