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價格不是唯一的購物成本。支付的價錢代表所需花費工夫的對價機制。因此解釋為何同樣商品卻有不同的售價,乃交易成本不同。
Ø 當相同商品在同一時間以不同售價買賣時,利用其價差賺取利潤的交易,就叫「套利」。
Ø 電視機與數位相機為何越來越便宜?規模經濟、經驗效應、一項產品全部搞定的範疇經濟。
Ø 為何暢銷電影DVD上市越久價格越低?企業訂價策略:對於不在乎價格的顧客儘量抬高價碼出售,相反的,對於只買便宜貨的顧客,則壓低價格出售。經濟學稱為價格歧視或差別取價。成本決定價格底線。
Ø 價格訂於買方評價與企業平均成本之間。以獨特附加功能實施差別取價,賺取利潤。
Ø 行動電話計費方式為何格外複雜?為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透過多種資費方案採取差別取價。當面對同業價格戰時,只需針對易受降價刺激而增加通話頻率的族群調整費率,可精準操作別取價,創造最大利益。而怕麻煩的消費者因無替代選項易成為差別取價的犧牲品,溢付了「資訊成本」。
Ø 到星巴克應該買哪種容量的咖啡?所有飲品大小杯差價都是100日圓,小杯訂價280-380日圓不等,對消費者而言點大杯有賺到的感覺,然而對咖啡經營者來說,雇用店員的人事費用及店租才是主要成本,如果點大杯有增加來客量的效果,加上來客單價的提升,就可達到顧客和企業雙贏。
Ø 百圓店的低價祕密何在?主要因消減成本奏效的關係。從製造、物流及銷售三個階段下手。策略一:從勞資低廉國家製造;策略二:高級產品由日本國內製造,但利用其停工的閒置時間生產;策略三:大量採購且直接買斷。策略四:以現金付款增加殺價籌碼。策略五:專用小規格。策略六:購買倒閉店庫存商品。策略七:便利店逾期商品。策略八:不退貨降低物流成本。策略九:不宣傳。策略十:聘僱兼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