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Bauhaus,存在於1919年至1933年之間)為德國國立包浩斯學校的通稱,是一所講授藝術和建築並發展設計教育的學校。Bauhaus是德文裡Bau-Haus組成(Bau建築,動詞bauen為建造之意; Haus為名詞,房屋之意),由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1883 - 1969年)在1919年時創立於德國威瑪(Weimar,戰後德國的新首都)。年僅三十六歲,但他當時已經是德國、乃至世界各國所公認為第一流的建築家


由於包浩斯學校對於現代建築學的深遠影響,今日的包浩斯早已不單是指一所學校,而是一種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包浩斯的影響遠不止於建築領域,對於工業設計、現代戲劇、現代美術等的發展也都具有深刻的影響。


魏瑪時期


包浩斯於191941日成立,葛羅培斯擔任教授時,邀請了利奧尼·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約翰·伊登(Johannes Itten)Josef Albers阿爾巴,Paul Klee保羅克利,Was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與Oskar Schlemmer舒林瑪至包浩斯指導,因此,包浩斯基本上是以藝術工藝家為中心所建構的工作坊形式操作。在前工業時期產品的引導下,開始嘗試將羅馬式設計風格轉化並結合現代組構方式操作。後因政治因素,魏瑪的包浩斯終於在1925年時結束運作,老師及學生們搬到德紹(Dessau)繼續教學。


德紹時期


第一個以新鋼管材料設計的傢具在此設置,這些傢具由馬塞包爾(Marcel Breuer), 馬特史坦(Mart Stam)及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所設計--第一個懸臂鋼管椅(Freischwinger),造成風行。並開始以工廠實習作團體操作。1926年十二月四日由沃爾特·格羅佩斯設計新的包浩斯建築。建築物朝向街面一側正立面,以大片玻璃牆面手法呈獻工作坊之翼(Werkstattflügel),此特殊設計讓人印象深刻,同時格羅佩斯設計的"名家之屋"(Meisterhäuser),以住宅手法操作,將包浩斯建築示範性地結合,表達住宅創作發展意向。


1928年四月一日格羅佩斯辭去領導人職務,經由他的推薦由瑞士建築師漢訥斯梅耶(Hannes Meyer)成為新的領導人。梅耶對包浩斯的期望不只是以全民需求取代奢華需求(Volksbedarf statt Luxusbedarf),而且是密集地結合工廠一起操作。1930年到1933年由密斯凡德羅接手領導包浩斯。


柏林時期


1931年納粹黨(NSDAP)在德紹大選獲勝,1932年包浩斯必須第二次遷校,這次到遷柏林-史得可立茲(Berlin-Steglitz),但1933年後不久,這個機構在國家社會主義的壓力下解散。


1931年納粹黨(NSDAP)在德紹大選獲勝,1932年包浩斯必須第二次遷校,這次到遷柏林-史得可立茲(Berlin-Steglitz),但1933年後不久,這個機構在國家社會主義的壓力下解散。


美國時期


解散後包浩斯的主角,如約瑟·亞伯,沃爾特·格羅佩斯,拉斯洛·莫合利-那基及密司·凡·得羅之後流亡至美國,在美國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有著重要的轉折點,讓這些包浩斯的教師發揮他們的影響力與設計裡念。尤其在建築領域,與產品-平面溝通設計,快速地建立包浩斯的方法與理論。1937Nagy 在芝加哥創立「新包浩斯」(New Bauhaus),以後成為芝加哥藝術學院。


1945 以後


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包浩斯校友馬克斯比爾(Max Bill)領導,以包浩斯為典範,設立烏爾姆造型學院(HFG Ulm)。1970年初,一組已認證修訂之傢具與現成物上市,這些包浩斯風格規格化的意向到今日還是深具影響。1996年包浩斯建築物在德紹與威瑪,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